中国城镇供热协会

为共同研讨城市能源规划与城市综合能源利用方式的创新发展,4月20日-21日,首届城市能源规划创新与实践高峰论坛在浙江温州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国宣布会议正式开幕,会议由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秘书长牛小化、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段洁仪共同主持。城市能源规划专委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中共永嘉县常委、副县长陈博,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凯文对会议进行开幕致辞。


王建国
牛小化
段洁仪


付林
陈博
林凯文

牛小化代表中国城镇供热协会致辞,感谢主办单位城市能源规划委员会、北京煤热院以及协办单位上海凯泉泵业为会议筹备付出的努力,感谢与会专家和代表对会议的支持和参与。随着中国绿色经济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尤其是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作为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当今社会,节能低碳、绿色发展势在必行。如何优化能源结构、创新供热方式、提升供热质量、实现供热的智慧化和数字化成为当务之急。可以预见的是,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推广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建立新型供热系统,推广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互补供热体系,是供热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此次论坛需要沟通交流的关键所在。


会议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9名专家,围绕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热发展现状、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及案例作专题分享。

根据《2023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9.14亿,农村人口4.98亿,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37.7%增长到64.7%;2021年我建筑面积总量约678亿平方米,城镇住宅建筑面积为305亿平方米,农村住宅建筑面积226亿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147亿平方米,北方城镇采暖面积162亿平方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但我国供热行业目前存在化石能源热源占比高,碳排放量大、供热系统智能化程度低,老旧设施改造量大、供热体制改革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胡润清提出,目前我国集中供热仍高度依赖高碳化石能源,供热行业的减碳路径依旧面临着挑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潘一玲提出,城市能源转型离不开建筑节能、能源利用转型、低碳交通三个方面。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晓松指出,供热行业能源转型首先要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从源、网、户,产、储、用紧密结合,全链条全方位优化规划设计,做到可再生能源供热因地制宜、能用尽用,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开发并举,同时,持续推动建筑节能及老旧供热管网基础设施节能改造,推广监测计量、优化调度等智慧供热系统建设。


分论坛


此外,会议还开设三场分论坛,由来自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等23名行业专家,围绕新能源、工业余热与能源规划、供热产业低碳发展技术路径、智慧供热作主题演讲。演讲嘉宾分别从供热系统低碳转型路径、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创新、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智慧供热技术应用、供热系统能效评价等方面对大会议题进行了阐述。



本届城市能源规划创新与实践高峰论坛的召开凝聚了众多行业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深刻剖析了我国当前可再生供热能源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双碳目标下供热系统低碳转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氢能技术等在供热领域的运用,迈出新形势下城市能源规划创新的第一步。在新形势背景下,供热行业将持续创新供热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提升供热系统技术与装备水平,构建安全低碳、清洁高效、经济智能的新型智慧供热系统。


来自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研究所、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太原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领导、各能源及供热企业代表共约300余人参与会议。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还前往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温州厂区进行参观,感受文化底蕴、亲见“中国泵阀之乡”产业魅力。

最后,特别感谢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乐沃(天津)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绥中泰德尔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正理生能科技有限公司对本届论坛的赞助与支持!